高收益 ETF 背後的機制

前言

今天跟大家介紹 YieldMax 的 ETF 產品 — 因為他們主打 Yield MAX。好奇 Yield Max 到底值不值得買,除了問別人意見之外,不如自己先搞清楚他們的產品到底是怎麼設計的,再來做判斷。

首先先來介紹 XXXX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這檔股票直譯就是選擇權(Option)收入策略 ETF — 講到這邊我覺得必須要有的一個很重要概念是,這檔 ETF 不是透過這些標的股票讓你發財的,而是透過他們的選擇權來提供你收入。

也就是說,假設你看好 Nvidia、Tesla 或是 Meta 等股票,那你不應該買這檔 ETF,因為他跟這些股票的上漲動能絲毫無關。

產品介紹

YieldMax 的幾支 ETF 標的包含 META, TSLA, NVDA 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技股。這幾支 ETF 主打,當股票上漲時投資者可以享受好處 — 直到某個天花板 — 但如果這檔股票下跌的話,雖然股票方面是虧了,但還是有操作選擇權所提供的收入來源。聽起來好像不管股票是漲是跌都不會受害,但大家可能忘了甚麼叫做「機會成本」。舉例來說,假設特斯拉股票從 $100 飆漲到 $170,但 YieldMax TSLA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 明確表示,當股價上漲到 $130 時投資人就不能再享受更多上漲空間了,那你等於是損失了 $40 的上漲報酬。

與之相反的是放空型選擇權收入策略 ETF,簡單來說,當市場如我們預期往下跌時我們會受益 — 但受益一樣有個天花板,反之,但市場往反方向走時,我們雖然在股票部位會有虧損,但仍然有選擇權收入。

金融名詞解釋

選擇權可以分為買權(Call Option)和賣權(Put Option)。舉例來說,一支執行價(Strike Price)為 $100 的買權就賦予了它的持有人使用 $100 買下這檔標的物「一單位」的權利;反之,執行價為 $80 的賣權就表示其持有人可以用 $80 出售他手上所持有的標的物。

作為選擇權的買方,你需要支付所謂的權利金(Premium)以換取你未來可以執行該項選擇權的「權利」。作為選擇權的賣方,你可以透過把「交易的主導權」出售給他人,換取權利金的收益來源。

YieldMax 的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 主打的就是這個點:透過出售選擇權換取固定的權利金報酬。這也是為什麼,Yield Max 的 ETF 產品會限制(Cap)報酬上限天花板 — 你把交易主導權賣給其他人了。

產品機制:做多型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 採用了 Covered Call 策略,包含了以下兩個組成要素 1️⃣持有一個標的單位 2️⃣賣出標的一單位的買權。

舉例來說,假設我投資了 NVDA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那就表示這檔 ETF 的管理人會先持有一單位 Nvidia,並賣掉 Nvidia 買權賺取權利金。 我們假設這檔 ETF 建立時,Nvidia 的股價為 $100,YieldMax 賣掉一個執行價為 $110 的買權並獲取其權利金,我們假設是 $2。當 Nvidia 股價超過 $110 時,交易對手就會執行這個買權,此時我們會以 $110 把手上的 Nvidia 股票賣給我們的對手方。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總收入(忽略交易成本不計)會是 $2 的權利金以及 $10 的資本利得,總共 $12。

相反地,如果 Nvidia 股價沒有漲到 $110,甚至是跌到 $100 以下,那這張買權就不會被對方執行,而我們則會把虧損的 Nvidia 股票給賣出。這種情況下,假設 Nvidia 在 $99 價位時就被我們及時止血,那我們的總結果就是 $1 — 還是有賺;假設 Nvidia 跌到 $90 我們才出售,那我們就是虧損 $8。

這張圖就給了大家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如果我們買的股票上漲,那我們的報酬會比單純的資本利得還要多,因為我們還有權益金收益。如果股票跌了,那就端看我們在哪一個價位賣出,越早止損受傷就越小。但必須注意的是,假設今天這檔股票飆漲到 $200,我們的收益也只會落在 $12,因為我們已經把自己的天花板用選擇權策略畫好了。

產品機制:放空型

接著來解釋一下 YieldMax™ Short XXXX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 又是怎麼搭建出來的產品,並分析他的報酬變化。

放空類型的 ETF 採用的是 Covered Put 策略,表示我同時 1️⃣放空一檔股票,並 2️⃣賣出這檔標的物的賣權 — 收取權利金作為我們的穩定報酬來源。YieldMax 採取的則是有一點小改變的合成型(Synthetic)Cover Put 策略。

首先,我們把傳統的放空(借券並賣出)行為改成 (A) 賣出買權,執行價假設是 $105,以及 (B) 買入賣權,執行價會跟剛剛的買權很接近,甚至一樣,我們假設也是 $105。如此一來,由於兩個選擇權的執行價很接近(甚至一樣),我們可以把這個放空部位的成本假設為零。

再加上賣出這檔標的物的賣權,假設執行價設在 $90,並收取權利金 $2。同樣地,這是這個策略的核心收益來源。總結以上,假設股票從 $100 上漲到 $120,這時候會發生的事情是: (A) 會想要和我們交易,用 $105 跟我們買一檔市場價格 $120 的股票,至於 (B) 就作廢,何必低價賤賣。我們所賣出去的賣權(2️⃣)也不會出現任何變化,對方何必低價賣我們呢?這時候我們就得到市場上去買股票,才能滿足 (A) 和我們的交易條件。

為了避免高昂的買入成本,在這個策略上 YieldMax 確實增加了【買入價外買權】的策略。舉例來說,初始價格為 $100 的股票,其價外買權可能是 $110。這類買權因為不吸引人(要求花更多錢去買東西),故成本不會太高,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被稱之為「價外」的原因。

另一種狀況則是,假設今天股票跌了(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那 (A) 就不會被執行,而我們當然會執行 (B) 來賺一筆差價 — 我們可以從市場上買現股並用比較高的金額售出。至於 2️⃣ 則看跌的幅度有多大,假設股票跌到 $90 以下,對方就會要求我們得用 $90 買回來,如果股票仍維持在 $90 以上,那這個賣權也不會被對方執行。正因為 2️⃣ 存在著對方要執行,而我們「得要有錢」的狀況,故 YieldMax 表示他們會持有短期國債作為擔保品,假設真的有資金需求,他們就可以變賣國債來完成交易。除此之外,YieldMax 的說明書也有標注,國債也可以為他們帶來穩定利息收益 — 其實你也可以自己買債券去得到這些穩定收益,為什麼還要透過這種複雜的 ETF 產品?

從這個圖就可以看出,當股價往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時,我們的報酬會成長到一個範圍然後被 Cap 住,若股價往反方向移動,儘管我們會有損失,但損失也不是無止盡下跌,因為我們有買入一個價外買權去控制風險。除此之外,如果今天 fund advisor 覺得該股大幅下跌機率很大,或是覺得價外選擇權被嚴重低估了,他們會選擇採取所謂的 Oppitunistic Credit Put Spread,也就是把原本的 「賣出賣權」這件事改成 「賣出一個執行價比較高的賣權」,並「買入一個執行價比較低的賣權」。如此一來,仍可以享受選擇權的權利金同時也不會完全失去股價下跌可以獲得的報酬。

必須注意的事項

  1. 很多人買 ETF 是為了要分散風險,但是這一系列的 ETF 就只包含一檔標的,完全不是分散風險的工具。
  2. 如果你只注意「配息率」,卻沒注意配息來源,那就很容易出現「本金快速被侵蝕完畢」的狀況。舉例來說,YieldMax 某檔 Short Option Income Strategy ETF 的資本返還(Return of Capita, ROC)率為 94.16%,這表示當你收到 $1 的利息時,$0.94 都是你本來投入市場的錢,他們還給你而已 — 所以你的投資也很快就到期了。
  3. 單一次的高配息並不代表這會是一件穩定的事。YieldMax ETF 自己都有表示,他們的配息波動很大。除此之外,如果他們頻繁地進行交易,這將會進一步交易成本,所以你的 ETF 管理費又會進一步提高,但這並不保證 ETF 的表現一定會更好。

成長型低配息 ETF 收益變化
高配息 ETF 收益及本金變化

工商時間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內容,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或是寄信到我的信箱 [email protected]

最後不免工商一下:

  • Hardcore 財經通識:如果你對財務金融主題有興趣,不妨聽聽我們的 Podcast!
  • Instagram:我會分享面試經驗以及德國生活,之後應該也會有 YouTube 吧 🙂‍↕️
  • Buy Me a Coffee ☕️:支持我寫作,非常感謝!
0 Comments|留言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croll to Top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