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作?習慣養成、思考框架與職涯價值

這篇文章比較不一樣,想要分想一下自己為什麼一直很有創作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跟解說的方式

The Wizard Liz,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他的影片,他最知名的應該是顯化(Manifestation)相關的影片,但他其中一部影片中所提到的觀念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她說,他在 YouTube 上分享的事情,可能早就被 10 個、20 個或甚至更多的人分享過了,但她並不認為這個 “Fact” 就會使他的分享不具有價值。

我們每個人對同樣一樣事情,即便是客觀事實,也會有我們自己的解讀以及自己的描述方法,而這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地方。如果我覺得某件事情很有用,我覺得分享出來也有機會為他人帶來好處,那我何必在意這個「好處」曾經被提過一次、兩次,或是 100 次呢?

別人不知道「你以為他們知道的事」

另一個深深觸發我的觀念則是我在另一支 YouTube 影片上發現的,我已經不記得是哪位 YouTuber 了,但我記得他所說的,很多我們覺得很基本、以為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其實有很多知識跟想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以及背景之下所培養出來的。

當你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分享出來,他就有可能被那些還不知道的人給看到並學習到—而這群人遠比自己所想像的還要多。

我喜歡「我是從你的文章認識你的」的感覺

從升學到求職,我們往往會追求不同的「標籤」,以獲得通往下一階段的入場門票。在日常生活中,跟自己花最多時間相處,或是有機會認識、接觸到的人,往往是那些跟自己的背景比較相似的人—差不多的學校、科系、工作環境等。

作為商科的學生,LinkedIn 上先刷一下對方是哪個學校畢業,做過哪些工作,待過哪些公司—這些都再正常不過。但我常常在想,儘管學校或是公司等機構提供了一個所謂的「門檻形象」,但每個個體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除了從我讀過的學校以及我工作過的地方來認識我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更好地介紹我自己?—我覺得寫作對於我而言就是一個解答。

讀者或許對我的學經歷毫無所知,但意外地因為我的文章而認識到我,從我的文章中得到一些新的靈感或是解答,進而私訊我或是寫了信給我,對我而言是很充實的一件事。

寫作是咀嚼新知最好的方式

如果想要驗證自己是否真的對於某個觀念熟透,最好的驗證方式就是教別人,透過自己的方式闡述自己的理解,會更進一步地發現自己的盲點,有時候甚至會發現到自己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細節,而我覺得寫作也具備一樣的效果。

寫作最神奇的力量在於,一段時間後當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原先寫的內容,我常常會意外地發現「對啊,我以前確實有這麼想過啊,不小心都快忘記了」或是「我之前怎麼會這麼認為?」這種重新檢視自己想法變化的過程,讓我對自己又多了一層新的認識。

分享是最好的回饋方式

到德國留學前其實我沒來過歐洲,單憑藉著自己在台灣遇到的一些交換生還有語言課就信誓旦旦地覺得想要看看外頭的世界。

一路上從許多人身上汲取了不同的經驗以及知識,所以才能夠直到現在還好好地在德國生活著,並做著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我分享了面試經驗、申請學校、簽證等流程的原因。自己從別人的分享上受益良多,也希望帶著這份幸運幫助到更多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內容,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或是寄信到我的信箱 [email protected]。更多內容可以搜尋 🔍:

0 Comments|留言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croll to Top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