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入門全攻略

這篇文章會介紹債券投資相關知識。了解債券的收益來源、潛在風險以及相對應報酬的課稅要點。100% 新手友善,歡迎服用 ❤️

固定收益 vs. 資本利得

作為一個念金融的學生,我一直覺得投資債券對於散戶(aka 我)來說是比較模糊的概念。當我們投資股票時,我們往往是預期股價未來有機會走高,所以我們可以買低賣高,賺取所謂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由於股價分析平台眾多,像是 Seeking Alpha、The Motley Fool 或是台灣的財報狗、股癌等,每一年、每一季甚至是每一個月都會有不同的主題熱點,但似乎比較少聽到散戶討論債券?

我想這得回到債券的本質,以及他可以帶來的收益空間。債券就是借據,只是寫下這張借據說要借錢的人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散戶,而是一家市值可能數十億、數百億台幣的公司,或是某一國的政府用他整個國家的信用做擔保跟你借錢。既然是借錢,那有借有還就是不變的定律,所以投資債券時,我們都看得到這個借款人願意付多少的票息(Coupon Rate)去借錢,這個利息就是固定的,不會說今天這家公司可能研發出某款新藥或是說打造出某個爆款然後他就開心地把利息從 5% 直接飆到 20% 給債權人。😅

但實際上,債券並不是只有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好處而已(當然這已經很重要了,畢竟那些說每年發多少股利的公司,有時候也不是 100% 做得到),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債券跟股票的價格走勢大部分時間都是呈現負相關的,也就是說,當你的股票投資組合表現不好的時候,你的債券投資組合通常可以中和掉這部分的虧損。

最後,債券的報酬在持有到到期日的狀況下都是可以直接算出來的,例外的狀況是債券違約了導致你的本金跟後續的利息收入拿不回來,但如果你投資的都是投資等級(Investment Grade)的債券或是國債,那其實不太需要太擔心這件事。

債券投資報酬 =(賣價/贖回價 – 買價)+每年利息收入*持有年限

債券分類方式 1:依照發行人做分類

Edit
分類 說明
政府債券 由主權政府發行,如美國國債(Treasury)、德國 Bund、台灣公債等
地方政府債 州、市等地方政府發行(主要是美國市場)
公司債券 由企業發行,分為投資等級與高收益等級
金融機構債 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常見於次級債、CoCo bonds 等
超國家債券 如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等發行的債券

債券分類方式 2:依照信用等級劃分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債券應該是要比股票還要安全的,畢竟債券票息(Coupon Rate)並不會因發行人的狀況而出現波動,且通常來說如果到期還不出本金對於這些發行人都會有信用扣分的影響,所以應該是可以預期他們都會準時還錢的吧?

實際上並非如此,所謂的「垃圾債」,即投資評級達不到一定水準的債券,他們是具有一定的違約風險的,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風險較高,要借錢比較困難,所以在債券市場中,他們會提供相對有吸引力的報酬率去吸引投資人「借款」給他們。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垃圾債可能更接近股票,銀行保險股可能更接近債券。

幫這些債券劃分等級的人就是信用評級機構,前三大分別是 Fitch RatingStandard & Poor’s 以及 Moody’s,他們為不同的企業以及金融產品撰寫信用評級報告。如果你點進去這三家公司的官網,會發現他們其實很像產業研究機構,定期追蹤國家或是產業趨勢並撰寫報告。

Edit
分類 信用評級 備註
投資等級債券 BBB-/Baa3 以上 信用良好,風險低,利率也較低
高收益債券(垃圾債) BB+/Ba1 以下 信用風險高,但利率也較高

債券分類方式 3:擔保品的有無

Edit
分類 說明
無擔保債券(Unsecured Bonds) 大多數公司債、國債皆屬此類
擔保債券(Secured Bonds) 有資產擔保,如不動產、設備
雙重保護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 如德國 Pfandbrief、法律架構強,風險極低

大部分的公司債以及國債都是沒有擔保品的,也就是說,他們就是靠著「自己是一家企業,或自己是伊國政府的身分」,用他們自己的信用去向大眾借錢。如果今天這家企業倒閉了,無法償還債券投資人剩餘的票券利息及本金,如果清算後真的沒錢,那是沒有任何抵押品可以讓債權人去進行變賣拿來換錢的。

與之相對的擔保債券則有某項抵押資產:舉例來說,房貸或是信貸就有可能有抵押品,例如抵押土地、不動產或是汽車等。當債務人違約時,債權人就可以把抵押的資產拿到市場上拍賣,用拍賣所換得的錢取彌補他們的損失。

最後一種則是雙重保護(double recourse)擔保證券,這是一種由銀行發行的、將他們放貸的產品所打包在一起的債券產品,其標的資產池(cover pool)通常包含住商抵押貸款、商業不動產貸款以及公共部門貸款等。正常情況下,投資人是銀行的債權人,銀行會以自己的資金來償還,若銀行不幸破產,投資人對 cover pool 內的資產享有優先受償權。

抱不住的損失—債券風險有哪些

信用風險:這應該是最淺顯易懂的一個。當債券發行人今天雙手一攤說沒錢可還了,假設是無擔保債券,那還真沒有擔保品可以做為拍賣品來換錢,但即便是有擔保的債券,這些抵押品的價值是否真能完全彌補債權人的損失其實是不一定的。除此之外,假設我們投資的某檔公司債在流通期間其發行公司的信用評級被調降,這會使得債券的價格下跌。

利率風險:當市場利率下滑時,原先已經發行的債券,尤其是那些票面利率高的債券,價格就會明顯上漲。可以想成,今天把錢拿去銀行存款的利息越來越低,故這種可以提供高利息的債券就非常吸引人。相反地,當利率上升,未來新發行的債券就會跟著提高他們的 Coupon Rate 以吸引投資人投資,故已經發行的債券的固定收益就相對地不吸引人,這也會導致這些債券的價格下滑。

除此之外,利率對於天期不同的債券也有不一樣的影響程度。債券存續期間(Duration)越長,對利率就越敏感。當我們投資為期 10、20 甚至是 30 年的長期債券,我們其實很難確定未來的總經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故利率變動對於長債的價格影響就非常的明顯,這也是所謂的久期風險。

通膨風險:最後,投資債券的固定收益所採取的 Coupon Rate 是固定的,當經濟進入通膨階段,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從債券投資所獲得的收益縮水,這也就是所謂的通脹風險。

基於以上原因,很多人投資債券通常都很難一口氣直接持有至到期日。然而,大多數人選擇出售他們的債券的時機也常常是債券跌最慘的時候。舉例來說,2022 年美國升息,長天期國債價格大跌,如果你正好在那個時機點有變現需求,虧損就非常可觀。

檢視市場上的債券商品

如果你投資債券就是要領債券利息,那可千萬別買到 Zero Coupon Rate Bond(零息債券),然後抱怨你的債券沒支付利息—因為零息債券就是以「折價買進、到期還本」的方式讓投資人賺取收益的!購買債券前,可以透過債券名稱的利率標示或是利息發佈頻率(Coupon Frequency)來確定你買的債券的種類。

2030.04.18 到期的德國國債:在右邊的那張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支債券的 Coupon Rate 是 2.40%,但因為「債券價格」有所變動,所以如果你從現在開始持有至到期日的話,你的實際年化報酬率會是 2.24%。關於 Coupon Rate 以及實際收益率的差異下一篇再來說說,這邊至少我們知道這是一支「有息債券」。在 Häufigkeit(Frequency) 這一欄則可以看到這檔債券多頻繁發放債券利息,這邊寫的是 Jährlich,即每年發放一次。

如果你在券商平台上沒找到相關資訊,你也可以直接利用這支債券的 ISIN 碼到 Investing.com 或 BondWorld 找詳細的條款內容!

相較於歐美市場,大部分台灣公司債其實都沒有掛牌上市,所以我們比較少在證券交易平台上看到這類產品。台灣的公司債主要是在店頭市場(OTC)承銷,主要投資人為機構投資人或是高資產客戶,常見的最低起投額為 100 萬台幣。

投資稅務

稅務居民的判斷方式為:在某國每年居住超過 183 天,且也在該國報稅,和國籍無關。

Edit
稅務居民 投資市場 股息課稅 資本利得課稅
小明 台灣 台灣 ✅ 股利列入所得稅(可二擇一:合併計稅/28% 分開計稅) ✅ 免稅(台股價差不課資本利得稅)需繳 0.3% 證交稅(賣出時)
曉華 台灣 美國 ✅ 美國預扣 30%(因台美無租稅協定)台灣也需申報海外所得 ✅ 免稅(台灣不課海外資本利得,美國對外國人也免)
⚠️ 若海外所得 >100 萬 TWD → 觸發台灣 AMT 20%

AMT 計算方式為【本國所得加上海外所得】乘上【20%】就是【基本稅額】,如果你的基本稅額高於一般綜合所得稅額,那就得補繳差額。

所謂的合併計稅指的是,你今年所領到的股利加上年度綜合所得加上扣除【股利可扣抵稅額】— 這個數字為今年所收到的股利乘上 8.5%,但最高只能扣除 8 萬元 — 依照你的所得稅率去進行扣稅。單一稅率課稅則是說,股利單獨採用 28% 的稅率,所得就依照所得稅計算。

Edit
稅務居民 投資市場 股息課稅 資本利得課稅
小東 德國 德國 ✅ 股利同樣課 26.375%(若有教會稅再加 8–9%) ✅ 德國資本利得稅:25% + 5.5% 團結附加稅 ≈ 26.375%
小蔡 德國 美國 ✅ 美國先預扣 15%(美德稅約)之後德國補到 26.375%(可抵免已扣的 15%) ✅ 美國免稅(外國人資本利得不課)❗ 德國課 25% 資本利得稅 + 5.5% 團結附加稅 ≈ 26.375%

德國的資本利得稅還有股息課稅都是 25%,除此之外還得再加上 5.5% 的團結附加稅(0.25 * 0.055 = 0.1375),故都是 26.375%。如果德國稅務居民投資美股市場,同樣也得向德國政府繳交一共 26.375% 的稅,股息的話美國會先預扣 15%,這預扣的部分可以用來抵銷後期的德國稅款。跟台灣不同的是,德國採取資本收益分離課稅(Abgeltungsteuer),對於那些收入較高的群眾比較有益。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內容,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或是寄信到我的信箱 [email protected]。更多內容可以搜尋 🔍:

0 Comments|留言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croll to Top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